中宏网湖北12月17日电(记者 江发权)12月16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4湖北农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湖北洪山实验室副主任严建兵出席并介绍相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 江发权
从会上获悉,洪山实验室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使命,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集中优势力量,围绕水稻、油菜、玉米、柑橘、生猪、淡水鱼等优势特色物种,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牵头承担湖北省科技重大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人才计划50余项,获批科研经费超1.2亿元。先后共有11项研究成果在CNS上发表,其中“揭示玉米和水稻趋同选择规律”和“发现在盐碱地上能够促进粮食增产的关键基因”两项成果分别入选2022、2023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解析玉米籽粒脱水机制”研究成果在《细胞》杂志上发表的同时签订成果转让协议,金额达2000万元。这些是顶天的成果。
还有立地的成果,培育出“华墨香3号”“中油杂65”等突破性新品种,国际首款猪80K功能位点基因芯片打破对国外固相基因芯片的依赖,“无肌间刺武昌鱼”使吃鱼不卡小刺成为可能。另外,“猪基因组选种选配技术体系创建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宗橙”入选2024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产品,先后共有7项研究成果入选湖北省实验室亮点科技成果。
严建兵表示,农博会是一个非常好的科研成果展示平台。“民以食为天”,针对此次展会,华中农业大学和洪山实验室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刚刚召开的华中农业大学第11次党代会提出要以“奉献丰富的、对人类和地球都健康的衣食”为奋斗目标。围绕这个目标,这次展会也是用心遴选了一批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代表性科研成果。
张启发院士团队研发出来的米饭型全谷黑米新品种——“华墨香3号”。它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花青素,长期食用可显著抗衰老,并且食用后升血糖速率慢,对胰岛素抵抗的群体十分友好。目前这项成果已经转化给了“武汉双水双绿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武昌鱼虽好吃,但它身上的很多小刺让人望而却步。高泽霞教授团队研发的“无肌间刺团头鲂新种质”,使武昌鱼只剩下大的鱼骨,完全无肌肉间的小刺,这是一项重大原创性成果,为选育武昌鱼新品种提供了新路径。
我国饲料蛋白存在巨大缺口,对大豆进口依存度高,每年进口1亿吨,存在重大安全风险。严建兵研究团队发现,如果全国玉米籽粒蛋白含量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以实现700万吨大豆蛋白替代。该团队根据产业研发需求,培育出“高产高蛋白宜机收玉米”,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玉米蛋白质含量,实施豆粕减量替代行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严建兵还介绍,油菜、玉米、番茄、马铃薯、茄子树、畜禽、蛋白牛肉等40余项高新技术成果在本次展会上展出,即围绕“粮、棉、油、肉、蛋、奶、果、菜、花、茶”10个字展示高技术成果,欢迎广大朋友前去参观。